一、专业介绍
《建筑安全与应急》微专业依托我校应急安全学科优势,聚焦建筑安全与智慧应急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契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整合安全系统工程、智慧施工安全、应急预案与救援等核心内容,系统讲授从风险识别、事故预防到智能决策与应急救援的全流程知识与技能,着力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三学期修满13.5学分即可完成。面向全校大二、大三本科生招生,每期30人,实行小班化教学。毕业生就业面广,可在建筑施工、安全咨询、政府监管与应急管理等部门从事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与应急技术等相关岗位,职业前景广阔。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及吉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建筑安全与应急专业人才的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工程伦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建筑安全基础理论、建筑事故应急处置与工程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团队协作和终生学习能力,能够在建筑等行业领域从事事故预防、突发事件研判与决策、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预期能达成以下职业能力目标:
目标1: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2: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目标3:针对建筑安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应急处置方案的能力。
目标4: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建筑安全领域中的建筑施工安全及应急处置等岗位。
三、课程设置
本微专业共设置6门必修课程,总计13.5学分,涵盖建筑安全与应急领域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课程体系以《安全系统工程》为基础,逐步延伸至《智慧建筑施工安全》《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实践》《应急决策与救援》《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等专业方向课程,最终通过《应急预案与演练方案编制》实践环节强化综合应用能力。所有课程均为必修,形成从基础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流程培养结构。

四、师资力量
拥有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引入企业导师和企业资源,充分发挥校企融合的优势。微专业教学团队由9位专任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组成,其中,副教授及以上教师4人,工程师2人,讲师3人。由专任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确定课程内容、授课计划,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
五、教学安排
课程修读周期为三个学期。第一学期建议修读《安全系统工程》《智慧建筑施工安全》;第二学期建议修读《应急决策与救援》《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第三学期建议修读《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应急预案与演练方案编制》。教学环节注重实践与操作,多数课程设置实验、上机或实践学时,部分课程实践比例超过50%,突出动手能力与实战技能训练。
六、学制、考核及毕业证书
学制:3个学期
考核:微专业的课程考核(含补考)由学院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安排和管理。
毕业证书:
(1)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应课程并达到学习要求,由微专业所在学院审核后提出结业名单,报教务处审定,由学校统一颁发“吉林建筑大学微专业证书”。
(2)微专业不延长修读年限。在本科学制年限内,获得主修专业的学位证书,但未修满微专业所规定学分者,不颁发微专业证书。
七、招生对象及要求
招生对象:面向全校遴选全日制大二、大三在校且已注册的本科学生组建“建筑安全与应急”微专业班,班级优先选拔具有一定学科基础并乐于探索的优秀学生。
要求:
(1)全日制在校且已注册的本科学生,现修读专业与微专业对应本科专业不属同一专业大类。
(2)主修专业已经修读的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在2.0(含)以上,补考或重学后无不及格课程。
(3)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4)符合所申报微专业的其他要求。
八、报名办法及选拔方式
(1)网上报名:有报名意向学生可填写《吉林建筑大学修读微专业报名表》(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站文件下载栏目下载)提交至报名邮箱,学院对申请参加微专业学习的学生进行资格审查。
(2)现场报名:具体报名地点为土木教学馆C区C508办公室。
九、班级管理
本年度计划招生30人。课程以面授为主,线上为辅。采取单独编班形式组织教学,为本微专业配备微专业负责人,负责微专业班级的日常教学管理及选课指导工作。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智超:13894891530
景 然:18043329663
报名邮箱:544385856@qq.com